所谓系统性导入也称全面导入,就是协助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变革,逐步其建立基于精益思维的持续改善系统。包括现场流程突破性改善,支持新流程运作的支持体系建设,培养各层级的精益技能和思维,发展支持精益持续改善的人才体系。
而全世界企业在导入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中国企业也不例外,总结多年来与企业交流的经验,我们发现众多企业在精益生产导入过程中陷入如下窘境:
1. 精益生产成为很多主管额外的工作,主管们本来就很忙,一边又要求要搞精益生产,又占用了主管很多时间,导致很多主管反感推行精益生产。
2. 企业都认识到推行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但在导入之后大家又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又不能不搞,到后来可能形式大于实质了。
慧制咨询凝聚众多资深精益生产经理人和顾问经历,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系统导入法:
认同精益理念即管理层共识是精益生产系统导入的基础。后续导入过程中德很多冲突和矛盾都是因为共识没有形成。很多企业只是听说精益生产很好或者是了解很多企业都在推,或者是简单的想要降低成本就开始了走上精益的道路,之后发现走不下去。
达成共识首先要了解精益生产究竟是怎么回事?和企业现在的运营方法区别何在?精益生产方法和企业自身的切合点在哪里?是不是目前迫切需要的?还是从长远来说必须的?如果企业不能回答上述问题,建议不要轻易开始迈开精益步伐。
工厂现场评估是精益生产系统导入的关键。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包括与企业经营的切入点,与主管日程管理结合的切入点。价值流分析是工厂现状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价值流分析能系统分析企业运营流程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是与企业目标的差距在哪里,精益生产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缩短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成怎样的效果,需要做哪些改变可以达成,企业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推进的步骤和方式是什么?这些都可以通过现状评估找到思路。解决主要问题或者是帮助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精益生产最好的切入点。
人才培养是精益生产系统导入的根本。 很多企业在精益生产导入过程中只关注项目目标的实现,其实比项目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人才培养。内部人才是指真正掌握精益生产理念、工具和推行技巧的精益专家,是指能够在各个岗位中运用和推广精益生产的经理、主管、工程师、一线员工,能够推动精益生产变革深入开展的高层管理人员。维持需要体系化的精益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培养绝对不只是培训,只要在实践中才能镇长掌握精益技能,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大家实践,项目目标就自然完成了。
系统设计是精益生产系统导入的一个阶段。TPS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是大家的,公司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营系统。结合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特点、精益生产的精髓等要素,整合一套自己的XPS系统。系统应该包含核心理念、理念驱动力、实现工具、执行模式等要素,未来只需要按照XPS的模式推广,当然XPS本身也需要持续改善的。初步构架了这套运营系统,就代表企业精益生产导入达到了一个阶段,或者说具有了精益企业的基础。